【神传文化】五帝化育万民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零八年九月二十一日】中国文化是神传给人的,华夏文明是半神文化,历史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就是这样,他们秉承上天的旨意,以德教化百姓,完成他们的使命,为百姓所拥戴,并被当作贤君圣主的楷模历代传颂。五帝时代是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是大道昌明、内容丰富多彩的一个时代,也是真正人类应有的生活状态。人们敬天敬神,对上天充满了感恩,尊崇道德,万邦协和。据《史记》记载:“五帝”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帝喾、尧和舜。

黄帝被称为华夏的“人文始祖”,传说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在神兵的帮助下平定了暴虐百姓的九黎族蚩尤。他巡察天下,体察民情,惩治那些违规、严重失职的官员。祭天于泰山时,大象驾车,蛟龙出显,雨师洒道,风伯扫地,凤凰覆于上,虎狼伏在前,鬼神后随,场面何等壮观!他为此创作了第一支乐曲,名《清角》,曲调昂扬激荡,感天动地,流传后世。他顺天而治,行道天下,观测日月星辰运行规律以制定历法,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使“天不异灾,土无别害,水少波浪,山出珍宝”; 播百谷草木,创文字,建舟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人们谦让和睦,风调雨顺,年年丰收,没有贼盗殴斗,甚至虎豹不伤人,鸟兽虫蛾都受到他的感化。黄帝治世的同时修身求道,从不懈怠,后来功德圆满,得道升天。

颛顼帝沉静稳练而有机谋,通达而知事理。他推算四时节令以顺应自然,依顺天理以制定礼义,理顺四时五行之气以教化万民,洁净身心以祭祀神明。他为帝时,疆域北到幽陵,南到交趾,西到流沙,东到蟠木。凡是日月照临的地方,没有不归服他的。颛顼帝赞叹大自然的欣欣向荣和万物各种美妙的声音,命人创作了乐曲《承云》赞颂上天的盛德和表现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又命人铸造了一口洪钟,钟声朗朗,响彻云霄,回荡在天际。

相传帝喾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自幼聪明豁达。身为帝王,他遍施恩泽于众人而不考虑自身。他高瞻远瞩,明察秋毫,顺应上天的意旨,了解百姓之所急。行仁德而不失威严,温和而且守信,修养自身,道德高尚,天下无不归顺。他对收取的土地上的物产,一向节俭使用;行动合乎时宜,吃穿用度与百姓一样;爱护并教化万民,把各种有益的事教给他们;推算日月的运行以定岁时节气,恭敬的迎送日月的出落;明识鬼神,慎重的加以侍奉。

尧帝的品质和才智也是非凡绝伦,《史记》上说:“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他观测天文、钦定历法;“兴利除害,伐乱禁暴”;设立“诽谤木”(今华表),博纳众谏,任人唯贤;推行德教,教导臣民以“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美德指导自己的行为,教育百姓和睦相处,做到“九族既睦”,使民风淳厚。尧帝亲自制作了乐舞《大章》以祭祀神明,寓意以德敬天,节奏平和而庄重。《尚书•尧典》说:“尧,克明峻德,以亲九族,平章百姓,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舜帝自幼“睿哲文明,温恭允塞”(《 尚书•舜典》),孝闻天下,德播世间。舜的父亲是位瞽叟,人很糊涂。舜的生母早死,继母不贤。继母生的弟弟名叫象,骄横跋扈。全家人都容不下舜,时谋陷害,舜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却能孝顺父母,善待兄弟,以德报怨,他的宽宏气度后来感化了家人,使其皆改恶从善。他耕于历山,把肥沃的土地让给他人;渔于雷泽,把经营好了的渔场让给他人;带动河滨制陶的工匠精心制作,不粗制滥造;无论在哪里,他高尚的德行都能够感化周围的人,以致其“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舜为帝后,推行礼乐文化,加强祭祀活动,并配以文学诗歌,表现出他对礼乐祭祀的重视和对百姓的关切与期待。舜帝制作了《韶乐》以祭祀神明,其平和德音使“凤凰来仪,鸟兽化德”。《韶乐》在中国文化史上享有经典的地位,孔子称其“尽美矣,又尽善也”。

五帝时代是德治社会时代,君王高尚的道德与天相配,泽被宇内,人们敬天信神,世风祥和,对所有的东西都能表现出不争,天下一派清明、太平景象。千百年来,顺天意、重道德,历来为人们所遵从。然而,当今中共却不讲道德,藐视天地自然,割裂人与自然、天地的关系;宣扬“斗争哲学”,将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关爱扭曲为斗争和仇恨;谎言欺世,破坏传统信仰和正信,妄想把人带上罪恶的不归路。人们只有退出中共及其一切附属组织,回归良知本性,选择正义和善良,才能拥有光明的前程。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