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文化】谦受益 满招损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零八年八月六日】“谦受益,满招损”是中国传统的一句古训,意思是说,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老子说:“不自以为是的人,才能够对事情判断分明;不自夸的人,他的功劳才会被肯定;不骄傲的人,才能够成就大事。”器量大的人,福泽也必定深厚;器量小的人,福泽也必定浅薄,而谦虚和骄傲,则是福祸的分际。品行高尚而虚怀若谷的人,他的道德就更显的光明,因此谦虚是君子始终保持的美德。

春秋时,子路问孔子:“为什么小人总是自以为了不起呢?”孔子说:“在长江水从汶山刚刚流出来的时候,连一个杯子都无法漂起来;到了长江渡口的时候,船只可以并列航行。”子路问:“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长江是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它的水势一开始并不大,后来因为逐渐的接纳众多的水流,才成为一条大河的。说话谨慎的人不会虚夸浮华,行为谨慎的人不会把功劳据为己有。君子既智慧又仁德,能够做到对人恭敬、待人宽厚、与人信实。而小人不讲重德,才表里不一且自以为了不起。”

例如上古的贤君大禹从不骄傲自夸,他说:“别人的长处都值得我学习啊!”每听到别人对他的善言相劝,常感激的下拜。他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成功的治理了黄河,功垂青史。周公才华盖世,不但不骄傲不吝啬,还非常谦恭的礼贤下士,唯恐天下的贤人没有得到任用。他循天道制定了礼乐制度。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善于纳谏的君主,他说“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他不仅虚心纳谏,而且勇于求谏,真正做到了闻过则喜,从而使贞观时期形成了“直士盈朝,从善如流”的清明政治局面。历代的圣贤明君都敬天、敬德,心守谦虚而尊人约己,导人向善,为人们树立了道德的楷模,为百姓增添福祉。他们何曾以自己的道德向人矜夸呢?他们尚且能够如此的谦逊,人们为什么不去学习、效法他们呢?

晋朝的石崇与王恺,两个人斗富,比谁更有钱。王恺做了紫丝步障长四十里,石崇就做了锦步障长五十里。王恺夸耀皇上赐给他的径尺珊瑚,石崇拿起铁如意就把珊瑚击碎,然后拿出家中的许多珊瑚,都是长达二、三尺高,以一株赔给了王恺。后来石崇因为犯罪,家破人亡的时候,叹气说道:“你们杀我的目的,不就是想要得到我的家产吗!”石崇到临死之前才醒悟,如果他能够早些知道的话,必定就不会自夸了。而骄傲自夸的灾祸,就是如此的残酷,所以一言一行,怎么可以不谨慎小心呢?而且富贵才能又有什么足以为恃的呢?若是以此来骄人,姑且不谈他灾祸是否已至,首先就已经丧失了自己的心而不知羞耻了啊!

人一旦有自满高傲的心,就会障碍自己德行的提升。自满之后,便无法再增加;自夸之后,便无法再提高。只有谦逊、努力的在德行上提升才是最有意义的,只有坚定对真理的追求和不断升华思想境界才能担当起大任和重任,只有以宽广的胸怀包容一切,才能善化他人,令一切不正的因素解体。正如古语所说“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