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源流考(1)

EMail 转发 打印 安装苹果智能手机明慧APP 安装安卓智能手机明慧APP
【明慧网二零二五年九月二十二日】中国历来被称为“神州”大地,演绎了丰富多彩的神传文化。可是,现在的中国大陆,寺庙、道观、教堂成了“文旅项目”,以各种噱头吸引游客,有的漫山遍野,立着各种稀其古怪的神像,和游客合影,以各种名义敛财,搞的名山大川乌烟瘴气。以前的方外之地,清修之所,变成了今天的“印钞机”和中共的政治工具。网上和生活中,人们也越来越多的拿“修炼”一词来揶揄和装酷,实际上亵渎着修炼的神圣。

尽管在今日中国,僧道及其所在场所都成了做各种交易的对象和地点,但就在一九四九年之前,这些千百年前的古建寺观,依然是出家人、修道者,结印打坐,修心向善的一方净土。今天我们不谈修炼的真正内涵这一洪大主题,且只从修炼文化的角度,看看“修炼”二字所承载的重量。

修炼觅源

在《庄子外篇·在宥》中,记载了大约在5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修炼故事。

在崆峒山有一位隐者广成子,黄帝听说后就去拜访他,说:“请问修炼至高大道的要诀是什么?”广成子一开始不搭理他,黄帝三个月后,再一次以至诚问道,广成子说:“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方可长生。”至高大道的最高境界,是心中一片空漠,什么也不去看,什么也不去听。凝神静修,你的肉体将自然端正。你的身体十分洁净,你的心神非常清爽,不使你的身体劳顿,不使你的精神分散,这样就可以长生。

黄帝受广成子启悟,又拜访其他修道高人,精诚修炼,留下了修道良方,《黄帝内经》是后人根据黄帝与岐伯关于人体与宇宙奥秘的对话,整理而成的典籍。

到了东周时代,又一位修炼界的关键人物出场了。老子留下《道德经》五千言,其中诸多论述,今天许多人都耳熟能详,“道可道,非常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对于修炼,老子直指核心,“绝巧弃利”,“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这个时期,又被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300年,被德国哲人雅斯贝尔斯称为“轴心时代”,西方诞生了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东方的老子、释迦牟尼、孔子相继诞生,东方三圣出生年月前后不超过二十年。至此,奠定修炼文化三个支点,浑然成形,道家老子、佛家释迦牟尼、儒家孔子,成为此后两千余年中华文明的主脉。

到西汉汉武帝时代,儒教被确立为国教,在东汉兴起道教,汉明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三教此起彼伏,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侧重,反复演绎,充分实践,在中华大地上启发无数众生,体悟神传文化的内在涵义。

葛洪正义

到了魏晋时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修真大道,隐逸之风盛行。葛洪便降生在这一时期,自号“抱朴子”。葛洪是一位修炼得道者,精通医学、炼丹术。葛洪承上启下,对于修炼之道,予以切实的诠释,著有《抱朴子》、《神仙传》等。

当时,有许多假道、邪道在世上流传,葛洪指出有许多人自号高名,或使用小能小术以诓骗世人,为害不小。在《抱朴子》中葛洪写到,“假托小术,坐在立亡,变形易貌...或致残灭良人,或欺诱百姓,以规财利,钱帛山积,富喻王公,纵肆奢淫”,有人假冒神仙,为祸百姓,贪财好利。使那些有志于修炼的人,带来迷惑。

这时,没有葛洪,也会有别人出来拨乱反正,澄清事实。葛洪说,“神仙实有,仙道可学”,第一次以修炼者的身份,真切地道出了修炼的历史渊源。

有人说没见过,不相信。对此,葛洪认为“天地之间,无外之大,其中殊奇,岂遽有限”,“不见仙人,不可谓世间无仙人也”。宇宙天地之大,人所知道的是很有限的,没见过仙人,仙人就不存在吗?

葛洪举例说,历史上有神仙存在的大量记载,刘向在《列仙传》中就举出了七十余位仙人,刘向学识渊博,所学正统,他的记载是可信的。再有,许多正史都记载了神仙事迹,“而后汉书又载,魏尚能坐在立亡,张楷能兴云起雾。皆良史所记,信而有征。而此术事皆在神仙之部,其非妄作可知矣。”

《后汉书》为二十四史之一,为官方正史。在二十四史的前两部《史记》、《汉书》中,一直遵循着孔子“子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不专门记载修炼的事,只是零星出现。到《后汉书》,开始有“方术列传”,将方士、医生、神仙术士等群体集中收录。自此后,历代史书均保持了这一科目。

《二十四史》总字数千万以上,卷帙浩繁,不是专门研究者,一般没有时间看,如果稍加浏览就会发现,中国历史基本是“人”与“天”之间互动的过程,所以司马迁说写《史记》的基本原则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如果有修炼者达到“天人合一”境界,出现神迹,是不是属于也应该记录的范围呢?

(待续)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