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内找 提高心性的体会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二三年三月二十三日】我是一九九六年得法的老大法弟子,今年八十一岁,在整个修炼过程中,我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故事,也没有什么突出、让人难忘的事迹,在法理上也悟不深,悟不透,所以今天向师父汇报的只是在修炼中的一些小故事,望同修们体谅并慈悲指正。

一、背法的体会

二零零六年,我就开始背《转法轮》,有一天,在学习师父《北京法轮大法辅导员会议建议》时,看到书中写道:“我们有能力的、年富力强的,除了年岁大的、记忆力不好的,都要把这书背一背”[1]。师父要求的是年轻人,我虽然是属于那种“年岁大的,记忆力不好的”人,但本能的认为,既然是师父要求的,一定是很重要的,我也要背下来。

那时,我地还没有兴起背《转法轮》的风气,可能有人背,我也不知道,也没有和同修切磋,就独自在家里背,别人也不知道。开始背的时候是断断续续的,又背法,又通读,背下一遍后又停下来了,那时我还搞不准是通读好,还是背法好,慢吞吞的背了八遍,直到前五年,才专注背法,至今我坚持每天背一讲《转法轮》,其他的经文就通读,荒废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在背法的过程中,我体悟到,要背好法没有什么捷径,对老年大法弟子来说也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情,但有三点也很重要。

1、对文化低的大法弟子来说,起码要弄懂书中每个字,每句话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背法,可能会觉的更顺畅一些。

2、要吃得起苦,反复读,反复背,忘了又背,再忘再背,就是这样一句一句背下来的。

3、永不放弃,永不言败,自己不断鼓励自己,不断给自己加油打气。

二、向内找,提高心性

近两年来,我养成了写修炼笔记的习惯,有时一天记一次,有时两天记一次,一般不会超过三天。笔记本的封面上写了三个大字,“向内找”,把那些不符合法的言行记在本子上,针对这些执着找出它的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产生的根源在哪里,并运用大法的法理来归正自己的行为。

我觉的这种写笔记的形式有它的好处。我是年龄八十开外的老大法弟子,有点文化,但不高,思维不那么敏捷,笨有笨的做法,把那些找出的执着记录下来,来得扎实,不飘,印象深刻。一个一个的执着都需要用法来破解,这样就促使自己认真去学法,认真去体会,能锻炼自己怎样去掌握法运用法,最后达到证实法的目地。

三、我是这样向内找的

前年的一天,女儿约了她七个同学到家中聚会(我住在女儿家)。吃饭时,其中一位从座位上站起来说:“你们看,阿姨的脸色多好,真是白里透红,我们在座的都不如阿姨。”大家都用羡慕的眼光瞧着我,叽叽喳喳的称赞。那一刻,我心里真好受,全身觉的暖融融的,有一种潜在的兴奋感,成就感。

当天晚上睡觉前,我想一想,今天我的表现不对劲呀,想起师父举的那个例子:“别人叫你一声气功师,你高兴的沾沾自喜,美坏了。”[2]我和那个人有什么两样呢?这不是欢喜心,显示心吗?再说我本体的改变是大法超常的威力,是在大法修炼中得到的。更不可原谅的是,师父给我安排了一个证实法的好机会,为什么不去证实大法呢?越想越不是滋味,我严重警告自己:到此为止,下不为例。

时隔不久,我过八十岁生日,儿女为我张罗了一桌酒席,大都是自家人,外人只有女儿几个要好的朋友。席间,那几个女儿的朋友举杯走到我面前向我祝贺,其中一人笑嘻嘻的说:“阿姨,您哪像八十岁的人哪?一点皱纹都没有!我们的脸都没有您的脸光滑。”另一个说:“祝您永远像十八岁那样年轻健康,传一传您养生的经验吧!”我说:“好的,我的经验就是我修炼法轮大法,是大法改变了我,我师父改变了我,我真心的感谢我的师父。”坐在我旁边的大姨也站起来给我帮腔:“你真的要好好谢谢您的师父,举杯,谢谢师父!”大伙都乐开了花。

通过学法,拓开了我向内找的视野:一切都不是偶然的,生活中,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看到的,听到的,发生的事情,都不是偶然的,都给自己提供了向内找,提高心性的机会。

例如:当我听到别人滔滔不绝告诉我他的儿女怎么怎么优秀时,从他的显示心中看到了自己的显示心,当有同修津津乐道议论谁谁修的好,哪个哪个心性太低时,反观自己要好好修口了,不要随意背后议论别人,又一次为了一件小事和同修发生争执,而且情绪急躁,语气强硬不平和,我找到了我的争斗心,不能忍、不善良的心。

渐渐的我学会了向内找,怎样去观察,怎样去体悟,把“向内找”溶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自动运转的机制,“向内找”是师父赐予大法弟子的法宝,妙不可言。

注:
[1] 李洪志师父著作:《法轮大法义解》〈北京法轮大法辅导员会议上关于正法的意见 〉
[2] 李洪志师父著作:《转法轮》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