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内找 我们都提高了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一三年二月二十五日】在我们学法点上有一位老大娘,腿疼有很长时间了。自己很痛苦。每天来学法的时候,发正念都不能盘腿。而且经常是一边学法一边捶腿。点上的几位同修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就经常跟她说要向内找,要明白尊师敬法的道理。可是老人家表面上不说什么,但还是我行我素。因为,彼此都十分熟悉了,几位同修本着为她“负责”的态度,不断的给她指出这些不足。可是她很长时间依旧那样。后来逼急了,老人说,你们都是在指责我。不帮我发正念也就算了,干嘛要用那种指责的口吻说我呢?!

大家都觉得老人家在强词夺理,不向内找。于是后来索性就不说她的不足了。老人家的腿疼依旧没有减轻,而且心里产生一定的间隔。

后来当我和另外一位同修从公司回家学法的时候,等到老人家学完法回自己家之后,点上的同修跟我们交流这件事。看着她们焦急的状态,我和另外一位同修觉得,这似乎是我们空间场不正的原因促成的。我们都应该好好的向内找,看看自己的问题。

从我自己开始找:我说,都说修炼是平等的,没有贫富和阶层与年龄的差别。但在我内心中就十分不愿意跟年岁大的人一起学法。觉得他们读法慢、悟性不好。这就是分别心,这就是间隔。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很多常人都说,现在人都觉得自己比别人强,有一种不自觉的高高在上的心。如果我们在话语中还掺杂着这颗极为不好的人心,那人家当然不接受。表面上在为别人好,其实深挖就是在证实自己!

按说,作为一个修炼人无论别人语气和心态怎样,只要对自己提高有利,自己就应该无条件的向内找。可是我们没有想过一点:一个修炼人在难中的时候,他(她)就有执著的因素在里面。如果此时对方觉得你的话语,表面上虽然说的在理,可是背后却充满着指责、埋怨、甚至高高在上等等诸多人心的时候,那他(她)一时就很难接受。

后来,我们点上的几位同修一起开始都向内找,都看自己的不足。经过交流,大家基本上明白了:老人家出现腿疼的状态,不是无缘无故的。不仅是她修的,邪恶也不仅仅是对她个人的干扰。这件事情是一面镜子。在照射出我们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

比如:我们在平时在谈到大法和师父的时候,是否在心里充满无限的崇敬与感恩?我们自己是否做到了百分之百的相信师父?对师父的要求是否还在打折扣?对待同修是否真的是慈悲的?虽然我们自己觉得我们说出的话很慈悲,但为啥打动不了别人?记得这位同修跟我们说过,你们说的话还是不够慈悲,因为你们的话没有把我感动落泪!诚然,这里面有老同修自己不向内找的人心,但对我们来说是不是的确存在这种问题呀?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我们学大法是否是为了在人间得好?按说此类事情早在《走向圆满》经文中师父就给我们指出来,但十几年过去了,我们有没有这方面的“根本执著”从而造成不愿意舍掉一切人心而圆满回天?

同修们后来悟到:如果我们的心真正是慈悲的,无论对方接受与否,我们都会真心希望对方好,提高上来。而不是现在这个埋怨、不愿意再管她的状态。

当大家都找到自己诸多方面的人心的时候,本想坦诚的跟老同修说自己的不足。怎料一见面,同修刚要开口说,老人家就说:“不用说了。我不是说了嘛,你们提高上来了,我这里也好了。”同修问她的腿怎样了?她笑着说,好多了!

此时我想起师父的话:“只有正法修炼的能量场,才能起到这样一种作用。所以在过去佛教中有这样一句话,叫作“佛光普照,礼义圆明”,就是这个意思。”[1]只要我们的场正,那自然就能熔钢化铁!

类似的例子还有两例,在此不妨简述一下。

一位协调的同修因同修之间的分歧而给另外一位同修发“暗语”短信。诉说一下心里的苦。同修见状,用一种十分慈悲的心态给她回了一封。结果过两日见到同修,同修说,本来我有一肚子话想跟你说,可是自从你给我发完短信之后,我也想不起来说啥了……

还有一位同修在家里心性关实在过不去了,在开小型法会的会场上跟大伙说起此事,因心中充满着不平与委屈,协调同修觉得在这种场合说这些会影响法会质量,而打断了她的发言。事后,一位同修背后说了她的很多不足。恰好被赶上的同修告诫:“别再背后议论同修,同修在难中本身已经够不容易的了,咱怎么还能给她加大压力呢?”同修一听马上悟到:不论同修一时在不在法上认识,我不能跟同修产生间隔,决不能让邪恶看笑话!于是晚上九点多她给那位同修发一个简短的短信:明天我休班。第二天那位同修真的来了,她们之间坦诚的交流了一次。神奇的是,没等这位同修给她指出她的问题所在的时候,那位同修诉完苦之后,认识到这些都是自己的虚荣心招致的魔难!

象此类事情在我们点上实例很多很多,限于篇幅就不多举了。

综上所述,我想,只要我们严格做到以法为师,遇到各种问题,都要向内找,看看是不是自己哪个方面不对劲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局面,那一切都会出现变化。

作为同修之间,只有大家一起向内找,才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地,才能真正的把我们该做的事情做好!

注:
[1]李洪志师父著作《转法轮》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