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重义轻财的故事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2005年4月23日】古代很多有德行的人都是重义轻财、仗义疏财、重德而视钱财如粪土的有德、侠义之士;甘于贫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认识或不认识的人。

比如:倪闪,宋朝人,家居福建沙县,聪慧好学,喜好施舍。每逢外出,总随身带着钱财,遇见贫穷的人就将钱放在他家里,不管人家知道不知道。

倪闪多次考试都未考中,于是有人讥笑他说:“先生每天周济穷人,为什么却多次落榜呢?莫非老天爷不长眼吗?”倪闪则更加奋发布施,绝无悔心。有一年闹饥荒,路旁饿死的人一个紧挨一个,倪闪设了个粥棚周济灾民,救活了上万人。第二年,倪闪又去赴试,乡里人很多都梦见倪家门外锦旗高竖,上写着“粥阴骘功”四个大字。当年,倪闪果然中了状元,后来官做到尚书。

谭元春,是明朝时期楚地人,父亲曾离家去襄阳。一天早上,刚开船,忽然听到岸上有啼哭声。他急忙停下船去问讯,原来是乡上的差役丢失了一大笔钱,无法赔偿给官府,想投水自杀。谭父安慰他,说:“你的钱并没有丢失。”马上去取了一大包钱给他。那人说:“这不是我的钱,我怎么敢乱拿呢?”谭父说:“拿去就是,不要多说。”

文征明在一个富贵人家住宿。见一个朋友来了,他四处看了看,看见桌上有只金杯,急忙装在袖筒中走了,这人是文公的老熟人。主人出来时,文公迎上去对他说:“我今天因为一件十分紧急的事要钱用,看见你桌上的金杯,想借去到当铺中去典当一点钱来用,等不及了,已命仆人拿走了。你看怎么办?”主人只好答应。文公又说:“杯子有多重?值多少钱?过几天如果拿不回来,我就赔偿银子给你。”主人又说好好。文公回家后卖了自己的田赔偿杯子,但始终没有说出其中的缘故。

(选自《太上感应篇》)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