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采访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2004年6月3日】撰写新闻报道的时候,往往需要通过采访来了解事件的情况、相关人员的意见、社会反响等等;当需要介绍人物的时候,更需要创造条件采访当事人,以及能够提供当事人情况的知情人。

1、两种目地不同的采访有何区别?

为撰写新闻报道而做的采访,着眼点在事件,而不在于突出被采访者本人。记述采访内容时,可以说笔下的人物是为事件而存在的。那么被采访者所言,最好能烘托事件本身的作用,或者能够提供有吸引力的见解,帮助读者以不同的思路、从不同的层面更好的从报道中受益。

而人物专访就不同了,顾名思义,人物专访是以人物为中心,人物可以但不是必须依附某个新闻事件而存在,写作也集中在介绍被采访者的思想、经历、对事物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等等个人情况。

人物专访的中心是有血有肉的人,加之取材、角度和行文往往更能灵活多样,在注重个人发展的现代思潮下,往往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与共鸣。

2、关于专访人物的选择

专访对象的选择,要根据刊物的性质和报道的目地而定。需要把握的要点有二:其一,人物具有采访价值;其二,读者容易对之感兴趣。可以是社会名人、风云人物,也可以是事件中的关键人物、当事人、知情人,或者是对某专门领域有好的见识的专家,不拘一格。

简言之,专访对象无论有一定知名度还是默默无闻,都可以通过记者独到而有益的发掘、真实的笔触、体谅读者心情的构思,成为给读者带来鼓励、开拓思路、增长知识和见识的源泉。

3、专访前的准备

要写出一篇新鲜而好读的人物专访,记者(或者任何作者)事先的准备工作,采访过程中对人物和所谈话题的理解、事后对采访素材如何整理,都起着关键性作用。

比如要采访一名法轮功学员,最好事先了解好关于法轮功的基本情况以及当事人的年龄、专业背景、何时开始修炼的,等等,这类个人的有关基本情况,以便提问时把时间尽量用在实质性话题上,同时也使被采访者感到采访者的诚意和敬业精神,这样不但提问更能激发被采访者的思路和谈兴,而且可以增加被采访者对采访者的信任,缩短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距离,有益于更好的发掘读者需要从被采访者的话语中、言谈举止中直接得到的信息。

4、约访

一般访问之前最好事先预约,除非对方是习惯面对媒体的公众人物。正式采访之前,说明采访的目地、简述采访的范围,让被采访者有预先思考问题的时间,是比较有礼貌的做法。

如果情况允许,可以在预约时作简短访谈,作为资料收集准备工作的途径之一,掌握被采访者对采访的态度,同时有助于记者事先拟写采访时要问的问题。

对地位特殊、非常忙碌的采访对象,比较严谨和体谅的做法是,记者事先把问题大纲送给被访者过目,以便对方事先准备,这样在实际采访时双方都能节省时间,访谈才能有比较实质性的内容。

5、采访技巧

简单的说,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1)把握谈话的方向

访谈中,既要留心倾听被访者,以便及时跟進、提问并根据被访者的思路特点调整问题(避免强行推销自己设定的问题),又要不被被访者拉到与设定内容无关的方向上去,避免谈话内容缺乏中心点、从而脱离访谈要突出的主题。

记者聆听被访者谈话时,应该注意判断:
- 被访者的这些话能否用到访谈录中去,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
- 如果都不能用,如何换个角度和提问形式再度发问;
- 如果够用了,是否还需要提出其他问题;
- 除了事先设定的关键问题之外,是否需要补充问题才能取得足够资料。

(2)注意发问的原则和技巧

发问是采访的基础。问得准、问得好,才能发掘到深入而有趣的内容。

①发问原则

记者准备问题,应该本着方便被访者回答和尽量使更多读者受益两方面原则。

发问时方便被访者意味着:
- 被访者容易答;
- 被访者有话可答;
- 被访者答得舒畅自在。

当然,其实帮人就是帮自己。记者设计的问题方便了被访者,自己的访谈写作才容易做好;访谈录写得好,才有更多读者,从而达到采访的目地。

②发问技巧
- 明确发问目地,确认发问后正在得到自己需要获得的信息。(比如目地是获取客观资料和事实;了解被访者的观点、立场或态度;了解被访者内心世界和感受。那么如果被访者回答时没有提供所需资料,需要及时以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和用词引导被访者做出符合采访目地的回答。)
- 避免提出无可发挥的问题。(如果发问后,被访者基本只能回答“是”或“不是”,被访者很难打开话匣,记者得到的信息也很零碎、不好用。)
- 避免只能泛泛而答的提问。(否则不习惯于面对媒体,或者不经常做演讲和接受采访的被访者不好回答,泛泛回答了记者拿回去也不好用,用了读者也找不到兴趣热点。)
- 提问做好简短、中心突出、范围明确。(长篇大论式的发问,往往使被访者记不住应该谈的内容,不容易掌握提问的重心。)

(3)随时记好采访笔记,访后及时整理资料

访谈内容中,
- 哪些是访谈的主题信息?
- 哪些资料容易遗忘?
- 哪些地方有疑问待继续追寻与核实?
- 哪些是精彩点?
- 引起联想的内容点
- 观察到的被访者表情、动作、周围环境等信息

这些在采访过程中要尽量记录下来,事后在采访印象没有淡忘之前及时把资料整理、筛选出来,才能把访谈录写得真实、角度新鲜、主题突出(“专而不散”)、有血有肉,连过渡部分都言之有物,以达到较好的读者效应。

顺便一提,很多人知道专访录能达到感人的效果才是好作品。这里要澄清的是,“感人”不等于煽情,也不是专指让人流泪,而是能触动读者的情怀,让读者对人物有感觉,或者有共鸣。

6、写作形式

访谈录的写作形式比较灵活多样,最常见的有一问一答式,以及边记述被访者的谈话,边加入作者的叙述、观察、复述、描写、说明、补充的散文形式。另外,当记者对被采访者非常熟悉和了解时,也有使用采访资料以被采访者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写作的自述手法,增加亲切感。不同的写法,各有特色与短长。

以上只是最简单不过的有关叙述。希望有心做采访、做好采访(特别是专访)的读者朋友,自己找些文章来观摩研读,增强感性认识,并多做多改,早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