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师父为学员承受
1994年7月底,师父又不辞劳苦的来到哈尔滨传法。在课上,师父咳嗽了。
回到宿舍,芙蓉想:“师父怎么会咳嗽呢?”屋子另一边,锦蓉(化名)想:“师父也有业力?”下节课上,师父不问自答:“有人觉得我也有业力,我没有业力啊!这些都是额外的。”
芙蓉一下明白了,在讲课中师父说我们的业力太大,带着这么大的业力你修炼不了,所以师父为我们消去一半,剩下一半你还是过不去,给我们分在不同层次上过关用。其实师父帮我们消去的一半是师父自己给承担了呀!
后来随着不断的修炼,特别是到了7.20以后,大家都明白了,岂止是这一半业力被师父承担了,就连在我们修炼过程中摆放在不同层次中的那些业力,也是只要我们心性到位,师父就替我们承担了。实质上说,我们慈悲伟大的师父为我们承担了历史上的一切!
20、“就那么一本还是假的,还被你给买去了。”
顺义某中学的赵老师在去冰球馆上课的路上买了一本“《黄帝内经》”。上课后师父正好讲“玄关设位”。讲到过去的书已经很难指导人修炼了,并且说:“而且现在出的那些书很多都是假的,就那么一本《黄帝内经》还是假的,还被你给买去了。”和赵老师一起去上课的学员全被震惊了,下课后纷纷问他:“你把书藏在包里了,老师还是知道!”
他说:“不光说我这一件事呢!我以前练其它功已经开了天目,讲‘天目’时,我用其它功法的方法看,老师马上在上面说:‘我们这里教的是法轮功,你要是练别的功,你出去练去。’”
21、何为“见死不救”?
在哈尔滨的学习班上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一天上课前,有两个人抬来了一具死尸非让师父给救活了,闹了很久才走。那天的课不得不推迟了时间,所以很多学员都看到了这件事的经过。
上课后,师父说:“好的咱们也说,不好的咱们在这里也说一说。刚才有一位老人去世了。他本来就有重病,从锦州来的,儿子女婿送他去医院他不愿意,……非要到这儿来,半路上就死了,他儿子女婿把尸体抬来让我治。如果还有一口气在,我都可以帮他救治,但他都死了很长时间了,给救活了这不破坏常人状态吗?他的儿子和女婿是法轮功学员,把法轮章揪下来摔在地上说:‘什么气功师呀?见死不救。’我的学员干出这样的事我很伤心。”
后来中国政府中某些势力小人为了向上爬打压法轮功,把这件事也凑進了1400例,说我们的师父“见死不救”,但我们都是见证人,那是一具死尸而不是一个活人!中国成语“见死不救”是“见到死尸都不给救活” 的意思吗?
相反,近5年来,数不清的大法弟子因为坚持信仰,身心受到了江氏集团残酷的迫害,尽管镇压法轮功的邪恶之徒采用威逼利诱等手段一再掩盖,还是有近千名大法弟子的死讯被正义之声传了出来。更有甚者,有些地区的恶警,把大法弟子打成重伤后,竟然直接送進火葬场,把呼吸尚存的活人投入焚尸炉活活烧死!这些国家公务员岂止是见死不救,简直是明目张胆的杀人害命!
22、师父嘱咐老学员要为新学员着想
在哈尔滨学习班之后,师父还要办一场带功报告,很多老学员还想买票,师父说:“老学员就不要去了,你们都听了很多了,你再去就耽误很多人得法了。”于是很多老学员改变了当初的想法,把机会让给了新学员。
23、师父平息暴风骤雨
惠明(化名)参加了师父在郑州的学习班。师父正讲着课,突然外面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会场里多处漏水,而且还停了电,师父不能讲法了。
只见师父打了一套大手印,20多分钟后,风停雨住,也来电了,师父脸上露出了笑容,又继续讲法。
与此同时,惠明的丈夫(也是学员)在北京的家里做了一个梦,梦见师父正在与一个黑乎乎的水怪交战,水怪打不过师父,逃進了水里,师父又追進水里,过了一会,师父提着水怪上了岸,它已经死了,师父把它摔在了岸上。
下课后,惠明从会场出来,看到外面的样子比他们在里面感受到的还严重,满地雨水横流,合抱的大树都被连根拔起来了,但没有任何困难能阻拦师父传法救度众生。
现在还有很多老学员一直躲在家里不敢站出来堂堂正正的为大法说句公道话,躲在家里学法还以为这也叫作“坚定实修”,难道你们忘了你们也同样经历过这些事?师父以前就曾经多少次在我们遇到危难之际保护过我们,现在的魔难虽然看上去很大,但只要我们无所畏惧,师父仍然有能力帮助我们、保护我们!这才是对师父的坚信!
还有的学员在压力下对师父产生了这样、那样的想法,甚至不尊重师父。也许你们没参加过师父的学习班,那我们把这些故事讲出来,是为了進一步向你们证实,没有语言能够形容我们师父的伟大!师父在《转法轮》里所讲的句句都是真法!
我们的师父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的师父具足灭尽一切邪魔的法力和令天地众神都为之敬仰的威德!如果我们自己遇上过不去的魔难一定要向内找自己还有什么地方没有达到大法的要求,不要再听信恶毒的谎言,也不要再用自己的观念来衡量师父崇高的品格,那是宇宙中任何生命都衡量不了的!谁也描述不了我们的师父到底有多么宽洪、无私、高尚、伟岸!
English Version: http://www.clearwisdom.net/emh/articles/2004/7/29/50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