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是这群没有口号、标语、大声喧哗,也没有示威和阻碍交通的,从容的来,安静的离去的修炼人,却引来了江泽民这个当权者的妒忌。一场由其亲手操纵,控制舆论宣传工具撒弥天大谎,使用包括绑架、酷刑、劳教、非法判刑、洗脑、把正常人关入精神病院等残忍手段对修炼“真、善、忍”做好人的善良群众的镇压从此拉开了帷幕。
虽已事隔五年,但对4.25法轮功学员上访的不同的看法、说法还是很多,甚至别有用心的人还利用4.25来攻击法轮功。今天在参加此次集会的法轮功学员孙女士和付女士都曾参加了99年的4.25上访,她们接受了明慧记者的采访,披露了她们所亲身经历的4.25和平上访。
* 谁是组织者
付女士:我是4月24日晚上知道的。是我们炼功点的另一位学员打了个电话到我家。电话是我父母接的,挂了电话之后他们就告诉我天津又出事了,不让大家在外面炼功还抓了人,有些学员想去上访。我父母说他们要去,问我去不去,我说当然要去。
在这次之前,我妈妈参加过“北京电视台”的那次上访,我记得她回来后很激动也很开心。她说台里的领导和他们见了面,许多学员向台里工作人员讲述了自从开始修炼法轮功后的变化,身体变得如何健康,家庭变得多么和睦等很多很多的亲身受益的经历。后来台里的领导也非常感动,觉得前两天播出的有关法轮功的节目是不符合事实的,他们要重新制作一个节目来挽回他们的错误。还说,那个报导错误消息的是个实习记者,他们要考虑把他开除。可是法轮功学员们却说,不要为难他,他可能只是不了解真实情况,我们来的目的并不是要责怪谁,只想把事实告诉你们。
孙女士:我七十岁了,4.25之前我已炼法轮功4年多了,我是修炼法轮功的亲身受益者,修炼前我浑身是病,吃了许多的药,看了多少次的病也无效,我心灰意冷觉得无望了。就在这时我以前的同事到家看我时,给我介绍了法轮功。炼功后,逐渐的我能下地走了,然后可以下楼,在后来就可以到炼功点炼功了,病都好了。
在4月25日早晨6点左右,我象往常一样,去我们炼功点(天坛北门)炼功,碰到我们点儿的一高级工程师(女)和一师范大学退休教授(女),我听他们说了天津的情况后就与他们一同去上访。
* 是不是搞政治,是不是反对政府
付女士:这次4.25也是和“北京电视台”的那次一样,我们就是想向国家领导反映一下真实情况,纠正对法轮功的不实报导。我对政治是最没兴趣的,我去上访也从来没有想过这是什么政治目地。就觉得我应该去,因为我知道法轮功有多么好,事情就这么简单。
孙女士:事出有因。在1996、97、98年不断有报纸对法轮功进行不实报导,如“光明日报”、“济南晚报”、“北京电视台”等等,还骚扰天坛东门等炼功点,大家都觉得这种报导是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的伤害。对于我们每个按“真、善、忍”要求做的,同时又受益于祛病健身的个人来说,都想去见有关领导说明情况,应该使我们有个安全的环境炼功,仅此而已。风风雨雨,坎坎坷坷,退了休了,搞得一身病痛,只想享受一下炼功后的喜悦,谁想搞政治呀!
法轮功修炼一切都是自愿的,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只有自愿者义务教功,自愿参加,没有组织,不参与政治,更不会反对政府。
* 是不是去围攻中南海
孙女士:4月25日早上6点我和我早晨碰到另外两名学员乘14路车同去信访办,但每过来一辆车都是坐得满满的,人们还携带着干粮(成袋子烙饼),风尘仆仆的来排队上车,车上虽然满满的人,但却是那么的肃静。
到府右街下车,走近中南海西门,有门警先过来问是干什么的,我说是炼法轮功的,他说:站对面中南海西门马路对过儿。我们就按他们指挥站在对面。
后来说派代表进去,在西门附近有不少人,就进去了几个谈情况,我们在外面等候。大约十一点左右,因人多我们站的较远,就听见一片鼓掌声说,朱镕基出来接见了。在这等待的时候,大家非常安静,有老人,有学生,有男有女,谁也不认识谁。警察们看到这情况,来的警车就都陆续走了,留下的警察有的抽烟,有的喝水。
付女士:当天4.25上访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晚上回家时大家都很高兴。
谁知道后来却说我们是去围攻中南海,我不知道新闻里为什么要用“围攻”这个词。我也想不明白我们是怎么“攻”的。要说“围”,我们当时站的地方都是警察指定的,要是真围了也是他们有意把我们摆成一圈的。再说“攻”,我觉得大家稍微想一想就觉得这个词有问题。攻是什么意思,起码得有攻打的行为吧,我们一没有坦克大炮,二没有砖头瓦块,连口号都没有,说话都小声,我们用什么攻啊?我们又怎么攻的啊?
至于说反政府之类的话都是有人想故意给我们扣帽子,再激起那些不了解真象的人们对我们的仇恨,以便达到他们的目的。
至于说会有7月20日开始的镇压,那时我当时想都没有想到的事儿。
最后,来自中国大陆,年逾七旬的绍老先生说:“我们今天在这里集会纪念法轮功学员4.25和平上访的壮举的同时,我们呼吁停止这场对修炼“真、善、忍”的好人的迫害。”
English Version: http://www.clearwisdom.net/emh/articles/2004/4/28/47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