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参考资料:历史的抉择(三)──正邪之间没有中立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2002年9月6日】(接前文)

三、正邪之间没有中立

在此,我们有必要讲一讲法国是如何沦陷的。众所周知,法国在与德国交界的边境上修筑了一条长度将近400公里的“马其诺防线”,其坚固的程度足以抵御坦克和重型火炮的进攻。当时,英国和法国的估计是,如果希特勒进攻法国,绕过瑞士入侵法国和直接突破德法边境上的马其诺防线正面进攻,这两套方案在实施上都有困难,而剩下的唯一办法就是占领荷兰和比利时,从法国北面绕过防线。

这时,比利时的态度就至关重要了。丘吉尔在《二战回忆录》中说“1940年1月10日,德国第七空军师的1名少校参谋奉命携带若干文件前往科隆的总司令部。由于错过了火车,他决定飞行。但他的飞机飞过了目的地,在比利时境内被迫降落。比利时部队将他逮捕,没收了他的文件。这些文件包括希特勒所决定的侵略比利时、荷兰和法国的全部计划。”如果比利时愿意,英法两国是可以派出军队帮助它进行防守的。但是比利时却在如此生死攸关的时刻采取了消极观望的态度,一厢情愿地认为希特勒可能会因为它保持“中立”而放过它。德军的飞机坦克证明了比利时这种想法的幼稚,1940年5月9日到10日的夜间,以大规模空袭飞机场、交通线、指挥中心和军火库为前奏,在没有丝毫借口或警告的情况下,德军又向荷兰和比利时发动了闪电战。5月28日比利时向德国投降。德军很快就在比利时与法国交界的色当撕开了法军的防御线迅速南下,绕到马其诺防线的背后,6月14日德军占领了巴黎。

今天我们回顾这段二战中不成为主流的历史进程,并非要为希特勒开脱罪责,然而英法两国从一开始对纳粹采取的绥靖政策,以及苏共与纳粹的沆瀣一气无疑成了希特勒发动战争的必要条件。而这些国家一直等到大祸临头的时候才完全清醒过来,可是为时已晚,他们曾经占有的巨大军事优势在姑息、妥协和同流合污中迅速瓦解,面对他们的是强大的敌人和前所未有的困境。在纵容邪恶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利益在战争的一开始就付诸东流。丘吉尔说:“如果你在无需流血就能轻易获胜的时候不愿为正义而战,如果你在稳操胜券不必花太大代价的时候不愿战斗,那么有一天你就只好在极不利的形势下、在只有一线希望的时候被迫战斗。甚至还可能有更糟糕的情况。你可能会在毫无取胜希望的时候不得不奋起战斗,因为战死沙场总比活着当奴隶强。”

(待续)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